四歲以上的貓貓,超過八成有牙科問題。而其中常見包括:牙齦炎、牙周病及齒吸收。

牙齦炎
顧名思義為牙齦發炎。正常牙齒上就會有牙菌斑的生成,不過如果沒有定期移除,隨著牙菌斑的累積,跑到牙齦下的區域,貓咪的免疫系統可能就會開始作用,導致牙齒周圍的牙齦發炎,變得紅腫、疼痛,甚至輕輕碰觸就會流血。

牙周病
如果牙齦炎沒有控制下來,進而就會波及其他軟組織,發展成不可逆的牙周病。除了原本的牙齦炎,我們可能會看到貓咪的牙齦萎縮、牙根暴露或牙齒鬆動。最嚴重的狀況,我們會看到貓咪的牙齒掉下來。

齒吸收
不管年輕貓還是年長的貓咪,齒吸收都很常見。目前還不知道確切造成齒吸收的原因,但可能跟創傷、發炎或是營養有關。齒吸收會導致牙齒敏感,甚至疼痛。疾病初期,我們會看到牙齒上有個粉紅色的小缺口,位置常見在接近牙齦的地方,不過也可能發生在牙齦底下;隨著疾病進展,牙齒可能會被吸收到看不出是牙齒的樣子,甚至整個牙冠消失,被牙齦包住。
不同的牙科問題可能會導致不一樣的臨床症狀,不過因為貓貓很會隱藏他們的不舒服,我們很常看到嘴巴狀況很糟的貓貓,卻表現得一切都好。以下列出一些常見有牙齒問題的貓貓會出現的症狀:
- 口臭
- 牙齦發炎、紅腫
- 流口水
- 嘴巴不舒服:撥嘴巴、吃東西撇頭、拒絕被刷牙/碰觸嘴巴等等
- 食慾下降
- 體重下降減少理毛

要如何確認貓咪是否有牙科問題呢?一般在門診諮詢時,我們可以先進行理學檢查,確認牙冠、牙齦周圍及口腔是否有任何異常。另外我們也會需要幫貓咪拍攝牙科X光及用探針進行探測,不過為了貓咪的安全,這些會需要在全身麻醉底下,才能進行。
那當貓貓有牙科問題,要怎麼辦呢?
根據不同牙科問題及每隻貓咪個別的狀況,治療計劃可能會稍微不同。不過一般常見的治療如下:
- 若有出現疼痛反應或已經影響食慾,需適時給予疼痛治療
- 利用洗牙跟拋光移除牙結石及牙菌斑
- 如果牙齒問題嚴重,可能會需要進行拔牙及傷口縫合
- 感染嚴重者,可能會需要給予抗生素
做完牙科治療完後,就沒事了?
其實就跟人類一樣,就算有定期安排洗牙,還是需要每天刷牙。每天使用牙刷幫貓咪刷牙,才能維持貓貓的口腔健康。如果家中貓貓還沒有被刷牙的習慣,甚至很討厭刷牙,記得安排個時間找獸醫師進行諮詢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