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絡我們&常見問題
  • 病例分享 & 衛教文章
  • Facebook
  • Instagram
  • …  
    • 聯絡我們&常見問題
    • 病例分享 & 衛教文章
    • Facebook
    • Instagram
  • 聯絡我們&常見問題
  • 病例分享 & 衛教文章
  • Facebook
  • Instagram
  • …  
    • 聯絡我們&常見問題
    • 病例分享 & 衛教文章
    • Facebook
    • Instagram

貓注射部位肉瘤

吳采諼 醫師

 

FISS 為貓咪皮下注射疫苗後,於注射區域出現慢性發炎反應而導致腫瘤生成。

早期稱這一類型的腫瘤為「疫苗相關型惡性肉瘤」(VAS, vaccine-associated sarcoma),因為惡性腫瘤的發生多與注射狂犬病疫苗或貓白血病疫苗有關聯性。

但後期研究發現局部注射非疫苗物質也有機會於注射區域出現惡性肉瘤 (多數與疫苗內含的 "佐劑" 有關),因此目前統稱注射部位出現惡性肉瘤為:貓咪注射部位惡性肉瘤(feline injection site sarcoma; FISS)。發生率約為萬分之一到五千分之一,在注射後的數月至數年皆有可能發生。

什麼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早期發現貓咪注射部位惡性肉瘤呢?

我們可以使用321口訣(3-2-1 Rule)居家觀察注射部位腫塊的變化:

- 3 注射區域腫脹超過三個月。

- 2 團塊直徑超過兩公分。

- 1 一個月內團塊持續增大。

若發現上述狀況,需要進一步採樣腫塊做細胞學和病理診斷,確認是否為注射部位惡性肉瘤。

若決定手術切除,建議在手術切除做進階影像檢查:如電腦斷層,確認腫瘤浸潤範圍以進行手術計畫。

如何預防FISS?施打無佐劑疫苗。

Section image

貓咪疫苗施打位置在四肢末端或尾巴,若不幸發生注射部位肉瘤,較容易切除,例如截肢或截尾。狗狗注射後出現惡性肉瘤的機率相對低許多,但也有零星案例報導,因此狗狗也可以考慮施打無佐劑疫苗,如犬無佐劑狂犬病疫苗。

 

上一篇
完整口腔評估與治療
下一篇
淺談麻醉風險評估
 返回網站
strikingly iconStrikingly出品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